
威马要复活了?计划9月复产,年目标1万销量,还准备IPO

威马汽车计划于9月复产,目标实现年销量一万辆,同时也在筹备IPO,面临挑战与机遇的威马汽车正在积极寻求复兴,期待通过复产计划以及未来的IPO来恢复市场地位和扩大规模,摘要字数控制在约150字以内。
在沉寂近两年后,曾经的造车新势力代表威马汽车,突然传出了即将复活的消息。据明镜报道,一位前威马员工向其透露了威马汽车发给供应商的一份“致供应链白皮书”,称威马有望于2025年9月复产,并提出了年销售1万辆、后年开启IPO的目标。
2025年9月重启,目标1万辆,2027年IPO
这份白皮书由威马的投资人深圳翔飞汽车销售公司起草,详细披露了威马的复产规划与未来发展蓝图。文件显示,在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后,深圳翔飞已全面接管威马旗下四家子公司,并正全力推进温州基地的EX5和E5车型复产工作。上海、温州两地政府也纷纷伸出援手,为项目提供支持。
根据该白皮书规划,威马制定了2025至2030年分三步走的经营战略。2025年至2026年为复兴阶段,目标是9月复产后,实现1万至2万辆的年产销规模,并布局泰国KD工厂,开拓东南亚及中东市场,2026年冲击10万台的年产量。从2027年起进入发展阶段,年销量目标从25万台跃升至40万台,同时量产高阶辅助驾驶车型,并借助AI技术全面赋能研发、生产与营销环节,为IPO筹备工作。到了跨越阶段的2029年至2030年,威马更是雄心勃勃地提出了挑战100万台产量、1200亿元营收的宏大目标,意图构造智慧出行生态圈,树立行业新标杆。
在产品规划方面,白皮书提到其将推出涵盖纯电动、增程式技术路线的10款以上新产品,覆盖从A00级到C级的轿车、SUV、MPV、跨界车等多种车型,以满足全球市场多样化需求。营销策略上,威马计划通过老客户以旧换新奖励、与大客户和运营平台合作、定制车型及服务等手段,拓展销售渠道;海外市场则依托“一带一路”战略,聚焦东南亚、中东、中亚、欧洲等核心区域,2026年争取实现出口占比达30%。在国内市场,将构建由Store、Station、Spot及股东生态合作伙伴组成的多元化销售网络,实现全国销售网络全覆盖。
宝能身居幕后:能否扶起威马?
据悉,深圳翔飞与宝能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25年1月,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批准了威马汽车的重整计划,深圳翔飞成为唯一仍有投资意愿的战略投资人,并与威马签订了《重整投资协议》。
天眼查显示,深圳翔飞成立于2023年9月,注册资本1亿元,其主要股东为深圳卓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凤宇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实际控股人为黄晶。黄晶同时也是昆山宝能汽车的实际控制人。
宝能集团自身就深陷债务泥潭,其汽车业务也历经坎坷。2017年宝能豪掷66.3亿元收购观致汽车51%股份进军汽车行业,尽管2018年观致汽车销量一度达到6.2万辆,但此后便迅速下滑。宝能还曾斥资600亿元在多地兴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并推出BAO和悠宝利两个品牌,但均未实现量产。
如今,宝能汽车仍被维权、裁员、欠薪等负面新闻缠身。在这种情况下,宝能是否有能力为威马的复产注入充足资金,着实令人怀疑。
此外,威马汽车目前还面临诸多法律诉讼问题,天眼查显示,上海铁路运输法院将于2025年7月22日开庭审理上海新业力智能汽车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起诉威马汽车的破产债权确认纠纷案。
目前,威马汽车在各社交平台的官方账号,包括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均处于长期停更状态。而官网上的400客服电话也无人接听,笔者尝试拨打多家地方分公司的联系方式,同样毫无回应。
威马的“难兄难弟”:高合被放鸽子哪吒正找投资人夏一平一周发5条动态
不过,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威马汽车并非孤例。它的“难兄难弟”们也在各自的困境中苦苦挣扎。
近期,高合汽车遭遇了中东土豪放鸽子的尴尬。今年5月,一家名为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的企业成立,计划承接高合汽车的生产线和无形资产。按照约定,大股东EV Electra将支付6亿美元投资款,但截至目前,资金尚未到位,谈判陷入僵局。之前EV Electra还在官网挂出高合旗下车型,并推出生态代币EVET,试图吸引投资者。EV Electra此前曾因涉嫌加密货币诈骗和车辆设计盗用饱受争议,其在2021年宣布向底特律电力集团投资5亿美元,最终也不了了之。
哪吒汽车的处境同样不容乐观。哪吒汽车在2022年销量登顶后便一路下滑,2023年开始出现经营问题。2024年11月正式停产,至今已8个月,但仍有400余名员工在岗。今年6月,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的破产重整申请。尽管管理人试图通过招募意向投资人来盘活资产,但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要找到合适的投资人并非易事。
极越汽车的情况也吸引关注。公司CEO夏一平在沉寂许久后,于7月6日突然恢复更新微博,一周内连发5条动态,转发车主的怀念与祝福。这一举动被部分人解读为极越汽车或许有新的动向,但目前尚未有明确的官方复产或融资消息传出,一切仍停留在猜测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