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国家电投一年甩卖180亿风光项目,“绿电之王”到底怎么了?

访客 2025-04-27 18:33:35 5
国家电投一年甩卖180亿风光项目,“绿电之王”到底怎么了?摘要: 文|华夏能源网自2024年以来,央国企甩卖光伏电站资产,已经蔚然成风。这当中,有着"光伏装机之王"称誉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

文|华夏能源网

自2024年以来,央国企甩卖光伏电站资产,已经蔚然成风。这当中,有着"光伏装机之王"称誉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电投"),其一举一动更是动见观瞻。

4月11日,北京产权交易所网站显示,国家电投旗下五凌电力有限公司转让四家新能源公司股权,如下表所示。

国家电投一年甩卖180亿风光项目,“绿电之王”到底怎么了?

上述4项资产甩卖,是国家电投甩卖光伏电站的最新动作,但这远不是全部。

华夏能源网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等平台统计,2024年1月至2025年4月,新能源资产转让达百余宗,其中,国资央企占比超过70%。

这当中,国家电投是抛售转让光伏电站新能源资产的"急先锋",累计转让旗下近40家新能源公司股权。其中,涉及光伏、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超3.2GW,交易评估价值约180亿元。

到底是何原因,使得几年前被各方争抢的光伏电站资产,瞬间就不香了?"绿电之王"国家电投带头大手笔甩卖光伏电站,这传递着什么样的市场信号?

"绿电一哥"疯狂卖卖卖

在"五大六小"一众电力央企中,国家电投是绝对的"光伏之王"、"绿电一哥"。

国家电投2015年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简称"中电投")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简称"国核技")合并而来。合并而成的国电投融合了两家的优势,从国核技继承核电技术研发、工程建设方面的能力,从中电投获得核电项目开发建设的资质。可以说,从出生开始,国家电投就自带"绿电"属性。

2018年,钱智民担任国家电投董事长、党委书记。此后,在钱智民带领下,国家电投驶入了绿电转型的快车道。国家电投主推的绿电品种,也从之前的核电变换为新能源,尤其是光伏。

2021年4月,国家电投在《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十四五"总体规划及2035年远景展望》中明确提出了未来的装机目标。根据规划,到2025年,国家电投的电力装机将达到2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比重将提升至60%;到2035年,电力装机预计将达到7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比重将进一步提升至75%。

截至2024年12月底,国家电投电力总装机已经达到2.6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突破1.9亿千瓦,占比近73%。国家电投已经提前实现了"十四五"装机目标,稳步向2035年的远景目标迈进。

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2024年国家电投突然开始了甩卖光伏电站的大手笔操作。这一系列动作,将曾经的"光伏之王"、"绿电一哥"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2024年4月,国家电投终止山东那仁太新能源100MW户用光伏项目(仅建成9.99MW)及通辽花吐古拉镇户用光伏项目。终止原因为屋顶租赁成本上升,该项目2023年净资产收益率仅1.8%,收益率远低于预期。

那仁太户用光伏项目成为国家电投光伏电站大甩卖的"第一枪"。

2024年7月,国家电投提出"均衡增长战略",通过存量提质和增量做优均衡推进。此后,公司实施了多次资产重组,并频繁挂牌旗下资产产权。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至今,国家电投共转让旗下24家新能源公司股权。

国家电投一年甩卖180亿风光项目,“绿电之王”到底怎么了?

此外,在2024年11月,国家电投旗下的北京中和零碳能源有限公司还一次性转让了10家新能源项目公司的股权。其中,涉及光伏项目公司8家,储能项目公司两家。‍

国家电投一年甩卖180亿风光项目,“绿电之王”到底怎么了?

新能源开发的逻辑变了

对于疯狂甩卖光伏电站的背后原因,来自国家电投高管的观点或许是最好的解释。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2023年9月17日,在2023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上,国家电投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勇健演讲称,"新能源开发底层逻辑(已经)发生变化,未来电量和电价都会出现不确定性,(这)给新能源发展带来挑战。"

过去,新能源电量享有被优先收购的权利,带补贴电价甚至高于火电。但短短十余年间,新能源从补贴退坡到平价上网,再到马上进入电力现货市场,电价呈大幅下行趋势,甚至一些地方出现负电价。

何勇健认为,上述趋势符合正常的竞争规律。风光新能源的间歇性、不稳定性,导致风电光伏无法实时响应电网或者用户需求,因而在电力现货市场中没有竞争力。这在未来会成为常态。

过去新能源电量和电价都是确定的,电网会"保价保量"保障性收购风光新能源,这就很容易确定新能源项目的回报率。但现在,新能源的发电量、所能获得的电价,以及未来针对新能源的政策边界,都存在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这改变了新能源开发的底层逻辑。

正是明确看清了行业变局,国家电投率先开启了一系列光伏电站甩卖行为,收益率低的项目被率先处理。

同时,国家电投的增量新能源项目开发也更加强调收益率达标,不过关的项目即使是立项了也会被咔嚓掉。

例如,2024年10月24日,国家电投旗下内蒙古电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发布了《关于核销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40MW户用分布式光伏项目公告》。

资料显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40MW户用分布式光伏项目,总投资1.63亿元,项目于2022年9月立项,2023年7月完成投资决策批复。根据测算,该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为8.53%。根据分布式光伏项目投资收益率最新要求,已不具备继续推进条件,建议核销。

以前,新能源装机量、风光发电量占比都很低,新能源是"香饽饽",电网消纳也不成问题。但是,"双碳"目标提出后的短短4年间,中国已经提前6年实现了新能源装机12亿千瓦的目标。2030年前,中国新能源装机更是有望超过28亿千瓦。

在新能源发展的新阶段,受到系统消纳能力的困扰,风光绿电正成为"烫手的山芋"。面对行业变局,以国家电投为代表的电力央国企,亟需推动绿电业务转型。

央国企绿电业务亟需转型

该如何经营好风光绿电这个"烫手山芋"?事实上,国家电投早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何勇健指出,新能源开发企业未来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而不是让自己的风光装机去"晒太阳",就必须从单纯的项目开发商,转变成综合智慧能源运营商。

综合智慧能源系统,是新能源就地消纳、就近使用的重要形式。综合智慧能源系统聚合多种形态的能源要素,如新能源、储能、可调负荷等,以灵活的自我调节能力,形成对内平衡、对外与电网友好的能源生产与消费聚合体。

如果说第一次转型是绿电装机转型,可以说,国家电投集团正在进行第二次转型。而这一次的任务更加艰巨,需要在系统消纳能力受限的背景下,有效提升新能源项目的利用率,进而保障项目的收益。

实际上,不只国家电投意识到这一问题,诸多电力央国企也都为保新能源项目收益率而行动起来。大家想到的办法,首先就是甩卖低收益率的新能源资产。

2024年下半年以来,挂牌出售光伏电站的央国企已经明显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央国企旗下已有30余家新能源企业挂牌转让股权,涉及央国企包括:国家电投、国家电网、三峡、中国电建、中广核、中煤、中车、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东方电气集团等。

进入2025年以来,央企抛售新能源资产的步伐仍在提速。截至目前,国家电投、国家电网、三峡集团、南方电网、中石油五家能源央企发布了14条转让信息。

国家电投一年甩卖180亿风光项目,“绿电之王”到底怎么了?

然而,甩卖新能源资产,只能是在收益率无法保障情况下的无奈之举。风光新能源是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主力能源,保持装机量的持续增长是必不可少的。

电力央国企的业务结构各有各的特点,在新能源系统消纳能力受限的情况下,更需要多多思考如何向综合智慧能源运营商,如何提高新能源消纳利用比例。路径还有很多,而不仅仅是一卖了之。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