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面马应龙:一边业绩回归增长,一边深陷“回流药风波”

文|创业最前线
2024年,有着"痔疮药第一股"之称的马应龙终于重回增长轨道。
4月2日晚间,马应龙披露2024年业绩财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37.28亿元,同比增长18.85%;归母净利润5.28亿元,同比增长19.14%,一举扭转2023年营收、利润双下滑的局面。
只不过,当下的马应龙或许难以安心享受这份成绩单带来的喜悦,因为企业刚被卷入"回流药风波"。
一般来说,"回流药"往往与欺诈骗保有关,而马应龙旗下药店也正在面临调查。据央视新闻报道,武汉市医保局已派出16个工作组进驻武汉市马应龙全部40家线下医保定点药店展开调查。
马应龙始创于1582年,历史悠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字号,外界往往习惯于将马应龙和痔疮药划上等号,但其实马应龙业务十分广泛,除痔疮药之外,还布局了药店、医院、美妆等业务。
在走过400余年历史之后,卷入"回流药风波"的马应龙如今又要开始苦恼,如何重建市场的信任。
业绩重回增长,痔疮药热销
提起马应龙,一定绕不开痔疮药。而能够凭借一枚小小的痔疮药就声名鹊起,是因为患者群体庞大。
俗话说,十人九痔。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陈国栋曾在2024年接受采访时表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痔疮的整个发病人群或达5亿人。
《中国居民肛肠疾病患病工作相关因素调查》显示,肛肠疾病患病率为50.10%,其中痔疮发病率最高,痔疮患病人数占所有患病人数的98.09%。
而在痔疮领域,马应龙有"看家法宝"。2024年,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销量1.63亿支、麝香痔疮栓销量2.81亿粒,这两大明星单品的增速均保持在16%以上。
与此同时,治疗痔疮急性发作的地奥司明片、治疗痔疮发炎肿痛的痔炎消片销量分别达到1.80亿片、1.13亿片。
图 / 马应龙财报
有了这些痔疮产品的热销,收入自然水涨船高。2024年,马应龙的治痔产品实现营收15.92亿元,同比增长23.19%,而这些产品的毛利率高达73.96%,自然能够快速拉动营收、利润的上涨。
图 / 马应龙财报(单位:元)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28亿元,同比增长18.85%;归母净利润5.28亿元,同比增长19.14%,双双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图 / 马应龙财报
业绩增长之后,马应龙分红十分慷慨。按照计划,2024年,公司拟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67亿元(含税),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50.61%,是2004年上市以来分红金额最高的一年,也是近15年来股利支付率最高的一年。
图 / Wind
截至2024年末,作为公司控股股东的中国宝安持有马应龙29.27%股权,若以此计算,能够分走约7800万元。
「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注意到,中国宝安似乎十分渴求资金。2024年10月23日,中国宝安质押马应龙的1000万股股票解除质押,当日就再次向中国银行深圳罗湖支行质押了1000万股。
1个月后,中国宝安又将解除质押的5000万股马应龙股票,再次向招商银行深圳分行进行质押。而对于反复质押,中国宝安给出的解释都是"用于自身经营"。
图 / 马应龙公告
从数据来看,中国宝安业绩明显承压。2024年,中国宝安实现营收202.28亿元,同比下降34.10%;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下降77.1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966.58万元,同比下降95.56%。
图 / 中国宝安财报
那么,马应龙此番祭出如此高的分红力度,是否与其大股东中国宝安目前的情况有一定关系?「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试图向马应龙方面了解,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回复。
卷入"回流药风波",一年耗资5亿开拓市场
2024年,算得上是马应龙业绩的高光时刻,但这仍掩盖不住"回流药风波"带来的冲击。
所谓回流药,是指已经从医疗、医药机构售出给患者的药品,再次或多次被转卖。
今年3月28日,央视新闻报道,湖北武汉存在回流药产业链,并提及有参保人到马应龙大药房(彭刘杨路店)、马应龙大药房(惠济路店)分别购买处方药,在参保人拿到药品之后,收药人以约6至7折的价格回收了这些药品。
而这些低价回收来的药品,又被层层转手、加价后,回流到医疗、医药机构,最终用到患者身上。
这已经触及医保监管红线。《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明确,定点医药机构不得为参保人员利用其享受医疗保障待遇的机会转卖药品,接受返还现金、实物或者获得其他非法利益提供便利。
消息一出,马应龙迅速被推上风口浪尖,武汉医保局也迅速行动。当日晚间,武汉市医疗保险中心明确,马应龙大药房(彭刘杨路店)、马应龙大药房(惠济路店)违反了相关规定,解除与这两家药店的医保定点服务协议。
图 / 武汉医保局官网截图
另据央视报道,武汉市医保局已派出16个工作组,进驻武汉市马应龙全部40家线下医保定点药店,对相关情况展开调查。
那么,马应龙究竟是否提前知晓,并默许了旗下药店的违规操作?药店为何铤而走险?药店被调出医保定点是否会影响药店未来的发展?对此,「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试图向马应龙方面了解,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回复。
但对马应龙来说,药店的业务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财报显示,马应龙的医药商业包括医药零售和医药物流两大业务,其中,医药零售主要由旗下子公司马应龙大药房运营。
2024年,医药商业实现营业收入12.49亿元,同比增长14.81%,是仅次于治痔产品的第二大收入来源,为马应龙贡献了约34%的营收。
图 / 马应龙财报(单位:元)
而在药店违规操作的背后,马应龙有着开拓市场的强烈愿望。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9.37亿元,同比增长31%。
其中,市场开拓费高达5.07亿元,同比大涨45%,占销售费用的54.14%;业务宣传费达到1.46亿元,同比增长超200%。
图 / 马应龙财报
重金砸向营销,马应龙必然想要得到更高的回报,只是此番卷入"回流药风波"势必冲击企业形象,极有可能也会让马应龙的这些营销大打折扣。
老字号谋变,大健康是出路吗?
以痔疮药闻名的马应龙,最早其实是以眼药起家的。
1582年(明朝万历十年),创始人马金堂以牛黄、麝香、冰片、琥珀、珍珠等八味名贵药材为核心配方,创制"八宝眼药",免费施药救治眼疾患者。其后人马应龙将"八宝眼药"定名为"马应龙定州眼药",在定州北街开设眼药铺,马应龙眼药正式上市销售。
直到20世纪80年代,马应龙又在"八宝名方"基础上,陆续研制推出了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麝香痔疮栓等产品,聚焦肛肠领域。
图 / 马应龙财报
目前,马应龙主要布局了医药工业、医药服务、医药商业三大领域。其中,医药工业主要以痔疮药产品为主,医药服务主要涉及肛肠医院、肛肠诊疗中心等业务,继续深耕肛肠领域。
不过,这家发展400余年的老字号,已经不甘心困于肛肠领域,而是在不断布局大健康领域寻求新的突破。
公开资料显示,马应龙推出了眼部护理品牌"马应龙八宝"。在"马应龙八宝"线上旗舰店,除眼霜、洗眼液、眼贴、眼部精华等眼部护理产品之外,还有精华液、身体乳、口红、面膜等美妆产品。
除此之外,马应龙还推出了湿厕纸、婴童纸尿裤、湿巾等个护产品。
图 / 马应龙财报
与在痔疮药领域的一骑绝尘不同,马应龙想要闯入的这些领域,正是市场竞争最激烈的赛道之一,企业并没有太大优势。
例如,美妆领域一向巨头林立,欧莱雅、雅诗兰黛、珀莱雅等品牌地位稳固,薇诺娜、完美日记等国货品牌在细分赛道强势崛起。与这些品牌相比,跨界而来的马应龙面临品牌认知度与专业形象的双重挑战。
在市场上,消费者对其"痔疮药品牌"已产生固有印象,这是马应龙进军美妆市场的隐性壁垒,而这需要长期的品牌教育来扭转。
自2009年推出"马应龙八宝"品牌以来,至今已有16年历史。但是,在2024年财报中,公司仍未披露美妆系列的营收,仅简单提及美妆系列产品营收同比增长30%。
相比于美妆,马应龙在湿厕纸领域有一定优势,主打中药添加,能够吸引有肛周护理需求的人群。在财报中,马应龙表示,2024年卫生湿巾系列年销售规模突破亿元。
只不过,湿厕纸赛道有德祐强势领跑,维达、宝洁、心相印、全棉时代等品牌也早已布局,竞争同样激烈。
历史上,马应龙从眼药跨界痔疮药,实现蜕变。如今,站在新的十字路口,马应龙能否突破固有标签、平衡扩张与合规,将决定其能否在转型中再次突围。
*注:文中题图来自马应龙淘宝官方旗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