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A股下周怎么走?

访客 2025-05-10 17:44:42 2
A股下周怎么走?摘要: A股节后连续三个交易日放量连阳,但今日缩量走低,半导体、军工等科技股领跌。那么,A股下周行情如何?投资策略怎么调整?受访...

A股节后连续三个交易日放量连阳,但今日缩量走低,半导体、军工等科技股领跌。

那么,A股下周行情如何?投资策略怎么调整?

受访人士认为,市场大概率维持缓慢震荡上攻态势,“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轮动格局可能会主导整体风格。

“三连阳”后飘绿

5月9日,A股全天低位震荡。截至收盘,沪指收跌0.3%报3342点,创业板指收跌0.87%报2011.77点。在电子等科技股领跌拖累下,科创50跌近2%。上证50微涨,北证50微跌。

本周市场交投氛围较为活跃,但近两日活跃度有所下降。今日成交额较昨日下滑,降至1.22万亿元。

A股下周怎么走?

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仅有7个板块微涨,美容护理、银行板块涨幅超过1%。与此同时,10个板块跌幅超过1%,其中电子、计算机、国防军工板块跌幅均约2%。

A股下周怎么走?

A股下周怎么走?

超级真菌、重组蛋白、代糖概念、麒麟电池概念板块领涨,AI智能体、腾讯云、汽车一体化压铸、存储芯片、Sora概念跌幅均超过2%。

A股下周怎么走?

A股下周怎么走?

顺时投资权益投资总监易小斌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A股在连续3日上涨后,今日出现低位震荡属于情理之中,毕竟目前市场受制约的因素较多:首先,中美关税谈判不会一蹴而就,虽然最坏的时刻即将过去,但其中的曲折可能谁也无法预判。其次,国内的刺激政策虽不断推出并加强,但要快速走出趋势性行情难度较大。再次,年报和一季报公布完成,业绩增速仍处低位,这成为估值提升的痛点。

易小斌预计,后市将维持缓慢震荡上攻态势。短期需关注外围的动荡因素,建议仓位保持相对稳定。重点关注的方向依然是科技加消费,主题投资可围绕AI应用、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和新能源的技术创新展开。

他认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轮动格局会左右整体风格。某个行业或板块很难在短期内维持强势,持续性较差。例如,电子、计算机、通信和军工等板块在前几天涨幅较好,但周五就出现快速回调,特别是军工这种受突发因素影响较大的板块,回调更为明显。

下周有望震荡上行

“本周行情逐步摆脱了盘局,形成了向上攀升的走势,主要指数都已封闭了清明节后的巨大跳空下行缺口。经过整理之后,下周市场继续选择震荡上行的概率较大。”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夏风光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市场有两个潜在的重要变量,一是国内政策,二是中美恢复接触与谈判。

5月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当天A股高开低走。对此,夏风光直言,部分观点认为政策力度不够,没有达到超预期,这种观点十分片面。首先,新闻发布会以国务院层面在这个时点召开,本身就是超预期的事件。其次,高层定调的持续稳定活跃市场,只是一系列手段中的一方面,属于稳资产价格的部分。财政端的政策并不属于这次发布会的范畴,以高层重视的力度来说,财政端的政策同样也会非常充分。

中信建投资深策略分析师夏凡捷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总的来说,此次“一揽子金融政策”是在贸易战和金融战背景下的一次积极主动的政策应对和预期引导。政策从释放流动性、纾困解难、稳定预期、支持科技等方面给予支持,有利于市场风险偏好和流动性的进一步改善。近期情绪回暖、市场修复的趋势尚未变化。

夏凡捷指出,短期看好成长板块(AI、鸿蒙、自主可控、风电),金融板块(受益于此次发布会降准降息等支持政策),以及军工板块(受益于巴以冲突事件性影响)。不过,中期需注意贸易战风险反复,届时市场风格有再次切回避险的可能。

“一揽子政策可能进一步强化短期科技、部分核心资产、大金融等行业的配置机会。”华金证券策略邓利军团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政策进一步强化科技可能是短期的行业配置主线,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一揽子政策中支持科技创新是重点方向;二是科技行情主要受政策、流动性和产业趋势推动,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降息降准等流动性宽松将进一步推动科技短期表现占优;此外,短期内科技大会密集召开、DeepSeek R2和鸿蒙系统等可能发布也将持续催化科技行情。

与此同时,一揽子政策也可能使得部分核心资产和大金融等行业迎来配置机会。上述团队分析,一方面,提振消费、稳定楼市等政策可能稳定经济增长预期,同时降准降息也可能吸引外资等资金流入,大金融和消费、电新、医药等核心资产可能受益;另一方面,随着稳定股市的措施持续落实,以及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政策的推进,保险、公募基金、外资等机构资金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在大金融、消费、电新、医药等核心资产上的配置力度。

民生证券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陶川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此次国新办发布会“既赶早也赶巧”,为4月政治局会议后一系列稳市场、稳经济的宏观政策拉开了序幕。随着关税冲击的逐渐显现,真正能让经济和市场行稳致远的关键因素仍在于货币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同。预计随着“一揽子金融政策”在二季度的陆续落地,三季度增量财政政策的空间也将随之打开。此外,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增量政策“未完待续”。

“考虑到当前财政仍有存量政策(如专项债、特别国债)尚未完全落实,财政支持服务消费的增量政策可能会于年中才释放。而资本市场的相关政策体现在‘稳’与‘进’两个方面,这分别对应4月政治局会议对资本市场提出的‘持续稳定’和‘活跃’的两个要求。”陶川称。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