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AI歌曲两周赚5位数,如何保障原创利益?|中听

访客 2025-04-27 18:16:06 5
AI歌曲两周赚5位数,如何保障原创利益?|中听摘要: 据法治日报报道,近日,程序员杨某用AI制作的歌曲《××爱人》在社交平台爆红,输入关键词,两小时产出一首“周杰伦风”情歌,...

据法治日报报道,近日,程序员杨某用AI制作的歌曲《××爱人》在社交平台爆红,输入关键词,两小时产出一首“周杰伦风”情歌,两周赚了5位数,这件事将AI音乐推上版权争议的风口浪尖。

在北京工作的音乐教师方青(化名)称,这种“量产”模式正席卷音乐圈:某平台歌单中,大量存在“AI神曲”,甚至有用户日更30首“碰运气”。

AI歌曲两周赚5位数,如何保障原创利益?|中听

(图源:视觉中国)

不可否认,AI生成音乐确实给音乐行业带来了多元化发展,也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另一面,也给音乐市场秩序和创新创作来了不小的冲击,甚至有侵权嫌疑。这也引发大众思考,为什么AI歌曲难以用法律约束?

依据现行法律,AI生成歌曲的版权问题确实存在较大争议。具体而言,主要的分歧在于AI音乐是否应当认定为“作品”,其参考标准主要为是否具有独创性、是否属于智力成果。

部分学者表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与人创作的内容无法区分,所以达到了独创性的标准,只要内容上和人的创作成果没有形式上的区别,应当认定为作品,应当受到著作权的保护。

但目前学界主流观点仍然认为,现行著作权法只能约束人的作品,而不能规范AI创作的内容,且目前作品的“风格”并不属于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如“曲风”到底属于“思想”还是“表达”,法律禁止的是复制“表达”,比如直接使用原创旋律或歌词,但AI的“拼凑式创作”正游走于灰色地带。

AI歌曲两周赚5位数,如何保障原创利益?|中听

(图源:视觉中国)

种种因素之下,对于AI生成音乐的二次创作,不能简单粗暴的认定成侵权行为,而应结合事实具体分析。若将其一股脑的打上“抄袭”的标签,不仅对于法学解释造成一定冲击,对于音乐市场的多元和创造也有一定影响。

那么,在AI广泛应用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应对AI生成歌曲所带来的法律风险呢?对于原创作者而言,一方面,可以通过保留原始素材、发布版权声明、并对生成作品署名等方式保护自身权利,另一方面,对于AI音乐服务商和相关涉及权利归属的相关用户协议等要审慎核查,避免侵犯他人权利。对于AI音乐服务商而言,可以建立透明化数据溯源制度,依规披露数据来源。

AI歌曲两周赚5位数,如何保障原创利益?|中听

(图源:视觉中国)

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是机遇同样也是挑战,权利、法律与科技相互促进也是法理学经久不衰的议题。当前AI音乐方兴未艾,我们一方面要拥抱时代的福利,另一方面,法律面对这种新兴的强势力量,也应当勇敢回应、防范其风险,建立健全版权保护机制,保障音乐行业在AI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特约评论员:王龙威(律师)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