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haiwai

第二代计算机用什么作外存储器(第二代计算机用什么作外存储器的)

haiwai 前天 20
第二代计算机用什么作外存储器(第二代计算机用什么作外存储器的)摘要: 今天给各位分享{第二代计算机用什么作外存储器,以及第二代计算机用什么作外存储器的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现在开始吧!computer各代特点第一代计算机(1946~1...

今天给各位分享{第二代计算机用什么作外存储器,以及第二代计算机用什么作外存储器的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现在开始吧!

computer各代特点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主存储器使用汞延迟线、磁鼓、磁芯,外存储器使用磁带。编程主要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主要为科学计算,其特点是体积庞大、耗电量大、可靠性差、价格昂贵、维修复杂,但奠定了计算机技术的基础。

特点:第一代为电子管计算机,使用的软件程序主要为机器语言。第二代机是晶体管作为主要逻辑元件的计算机,软件程序使用了汇编语言且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诞生。第三代机是由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计算机,软件程序使用状况是:操作系统和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诞生使用。

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硬件方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

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硬件方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

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是高度自动化的信息处理设备。主要特点有处理速度快、计算精度高、 记忆能力强、可靠的逻辑判断能力、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1)处理速度快: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用 MIPS(每秒钟执行多少百万条指令) 来衡量。 (2)计算精度高:数的精度主要由表示这个数的二进制码的位数决定。

电子计算机(electronic computer),俗称电脑,简称计算机(computer),是一种根据一系列指令来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机器。特点: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5-1956)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寻求计算机以开发潜在的战略价值。这促进了计算机的研究与发展。

第二代计算机用什么作外存储器

1、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和磁芯作为主存储器,磁带作为外存储器。软件方面主要依赖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这一代计算机体积庞大,功耗高,可靠性较差,运算速度慢(通常每秒数千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后续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2、该设备依据如下:第一代计算机:使用真空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外存储器采用磁带。第二代计算机:采用晶体管作为逻辑元件,硬件方面的发展使得计算机体积缩小,运算速度也有了显著提高。第三代计算机: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

3、第二代计算机用磁盘作为外存储器,第二代计算机性能比第一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已开始使用更先进的磁盘。第二代计算机采用晶体管制造的电子计算机。国外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的生存期大约是1957-1964年。其软件开始使用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如fortran、algol等。

4、第二代计算机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存储器,外存储器使用更先进的磁盘存储器。第二代电子计算机,采用晶体管制造的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不仅能实现电子管的功能,又具有尺寸小、重量轻、寿命长、效率高、发热少、功耗低等优点。第二代计算机特点:确立输入输出控制时代,器件采用半导体晶体管。

四代计算机的各个特点是什么

1、四代计算机的特点如下:第四代计算机是指从1970年以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为主要电子器件制成的计算机。例如80386微处理器,在面积约为10mm乘l0mm的单个芯片上,可以集成大约32万个晶体管。

2、第四代计算机的特点是内存采用高集成度的半导体,外存包括磁盘、光盘等多种形式,运算速度每秒可达数百万至数亿次。计算机,通常称为电脑,是一种能够执行高速计算任务的电子设备,具备数值计算和逻辑计算能力,并具有存储和记忆功能。

3、特点一:硬件方面,第四代计算机采用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作为逻辑元件。特点二: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新型软件。特点三: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标志着微型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4、四代计算机的特点如下: 第一代计算机,以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其显著特点包括体积庞大、运算速度慢、成本高昂。 第二代计算机采用晶体管,相较于第一代,其体积缩小、寿命延长、速度提升、能耗降低,且可靠性更高。

5、四代计算机的各个特点是:(1第一代为电子管计算机 主要特点是: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成本高。(2)第二代机是晶体管计算机 主要特点是:体积小,寿命长,速度快,能耗少,可靠性高。(3)第三代机是由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主要特点是:体积更小、速度更快、能耗更小、可靠性更高。

6、第一代计算机特点:内存为磁芯,外存为磁带;速度为每秒数千至数万次。第二代计算机特点:内存为磁芯,外存为磁盘;速度为每秒几十万次。第三代计算机特点:内存为半导体存储器,外存为大容量磁盘,速度为每秒几十万至几百万次。

第二代计算机用那些作为存储器

1、第一代:主存储器采用磁鼓和磁心存储器。第二代: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已开始使用更先进的磁盘。第一代是从 1946 年到 50 年代末,其主要特征是:主机采用电子管器件,主存储器主要采用磁鼓和磁心存储器,应用以科学计算为主,软件技术采用机器语言和符号语言编程,所研制的都是单机系统。

2、磁芯存储器,选择B。磁芯可以以两种不同的方式(顺时针或逆时针)磁化,存储在磁芯中的位为零或一,取决于磁芯的磁化方向。 布线被布置成允许单个芯被设置为1或0,并且通过向所选择的导线发送适当的电流脉冲来改变其磁化。

3、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和磁芯作为主存储器,磁带作为外存储器。软件方面主要依赖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这一代计算机体积庞大,功耗高,可靠性较差,运算速度慢(通常每秒数千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后续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4、第二代(1958—1970年)晶体管计算机,计算机使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晶体管。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使用磁带和磁盘。第三代(1963—1970年)集成电路计算机,这个时期的计算机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用半导体存储器代替了磁芯存储器,外存储器使用磁盘。

5、第二代计算机用磁盘作为外存储器,第二代计算机性能比第一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已开始使用更先进的磁盘。第二代计算机采用晶体管制造的电子计算机。国外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的生存期大约是1957-1964年。其软件开始使用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如fortran、algol等。

6、第二代计算机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存储器,外存储器使用更先进的磁盘存储器。第二代电子计算机,采用晶体管制造的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不仅能实现电子管的功能,又具有尺寸小、重量轻、寿命长、效率高、发热少、功耗低等优点。第二代计算机特点:确立输入输出控制时代,器件采用半导体晶体管。

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四代,划分依据是什么

该设备依据如下:第一代计算机:使用真空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外存储器采用磁带。第二代计算机:采用晶体管作为逻辑元件,硬件方面的发展使得计算机体积缩小,运算速度也有了显著提高。第三代计算机: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

构成计算机的电子元件。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四代的划分依据是“构成计算机的电子元件”。具体来说,第1代计算机采用真空电子管,第2代计算机采用晶体管,第3代计算机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4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代,代的划分是根据计算机的主要元器件。第一代到第四代计算机主要元器件分别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阅读
分享